胭脂湖景区历史浮雕文化墙讲解——红色景古
那是一个艰苦异常又充满激情的岁月。5000多人的红军队伍,头戴八角帽,身穿破军装,脚踩破草鞋,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树皮、饮冰雪,饱尝了人世间的苦难和险阻。“雪皑皑, 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滩泥毡扎营盘。”他们血战万源城,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智取腊子口,在“风雨浸衣骨更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毅中,来到了康乐的景古地区。从此革命的火种在这里播撒。
1936年8月9日,红二、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长征到达莲麓,司令部驻扎在地寺坪小学,村上设立了兵站。8月24日,红二、四方面军西北先遣军长征到达景古城,司令部设在了线家楼,政治部设在了常家楼(政治部主任刘志坚,解放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后勤人员驻扎在了孙家楼。当时,在景古地区的红军达到了5000余人。红军到达后,首先构筑工事,在莲麓拉扎山头挖了战壕,长达三华里,至今残迹犹存。景古城的红军修整了国民党政府为堵截红军所筑的碉堡六座,并在碉堡周围挖了掩体、交通壕,以备应战。
在景古地区的52天时间里,红军不仅得到了休整,收集粮款改善了部队供给,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壮大了队伍,而且使革命的火种深深植根在康乐大地。
历史已经走过80多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